ICC訊 今年第一季度,美國芯片進口額增長13%至154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對美國的芯片出口同比減少10.8%至7.1億美元。彭博社報道指出,隨著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和制裁升級,中國大陸對美國的芯片出口進一步萎縮,而印度的出口增長了近38倍。
從美國芯片的供應源來看,亞洲仍是主要來源地區(qū),但供應鏈自去年以來發(fā)生了變化。擁有許多芯片測試和封裝設施的馬來西亞,其對美國的直接出口價值減少了近三分之一,而泰國的出口幾乎翻了一番。隨著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和制裁升級,中國大陸對美國的芯片出口進一步萎縮,而印度的出口增長了近38倍。
從亞洲的各個國家/地區(qū)來看,中國臺灣在出口榜單上保持了第二的位置。實際上,中國臺灣在芯片供應鏈中的作用要大得多,因為從其他亞洲國家出口的許多零部件首先是在中國臺灣或附近的韓國制造的,而韓國是內存制造巨頭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的所在地。
越南和泰國加起來占美國芯片進口額的五分之一,美國公司正尋求更大地域多樣性供應以防止中美關系進一步惡化,這一趨勢使得越南和泰國受益。
印度和柬埔寨作為后起之秀迅速擴大了對美國的芯片出口額,甚至擠占了日本等傳統(tǒng)強國的份額。其中印度的出口增長到4.971億美元,是去年的近38倍,柬埔寨的出口增長了近五倍,達到4.99億美元。
另外,該報道指出,美國在第一季度的芯片進口額凸顯了其芯片制造國產(chǎn)化項目面臨的挑戰(zhàn)規(guī)模。美國政府的《芯片與科學法案》為國際芯片制造專家在美國本土建立設備提供補貼,但這些項目需要數(shù)年時間才能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