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根據(jù)Dell'Oro集團副總裁Jeff Heynen的分析,當前關稅政策雖引發(fā)諸多困惑,但光纖寬帶運營商及其設備供應商可能無需過度擔憂。
Heynen在博客中指出,PON光線路終端(OLT)、光網(wǎng)絡終端(ONT)、機柜和光纜等最常見的光纖組件"已由各供應商自行認證,并且美國國內(nèi)制造量已大幅提升"。這主要得益于《建設美國、購買美國法案》(Build America, Buy America,BABA)和"寬帶公平接入與部署計劃"(Broadband Equity, Access and Deployment,BEAD)的要求,諾基亞、STL、Vecima Networks等眾多光纖供應商已將大部分制造業(yè)務遷至美國。
除BABA政策外,部分運營商的前瞻性采購也規(guī)避了風險。例如,AT&T和Lumen去年都與康寧簽訂了多年期協(xié)議,確保其光纖擴張計劃的設備供應。Heynen表示:"(AT&T的)這一舉措最初是為了防范供應短缺,現(xiàn)在也能規(guī)避組件成本上漲的風險。"
隨著經(jīng)濟不確定性加劇,設備供應商正尋求農(nóng)村寬帶以外的機會。Adtran表示BEAD計劃在"人們近期規(guī)劃中的比重越來越小",該公司正在美國境外開拓光纖業(yè)務。
電纜行業(yè)承壓明顯
與光纖寬帶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纜(Cable)和DOCSIS領域供應商將受到顯著沖擊。CommScope和Teleste分別在墨西哥和芬蘭生產(chǎn)放大器等電纜組件,"任何級別的關稅都會對其造成影響"。不過Heynen認為美國政府可能通過豁免等方式提供救濟,這兩家廠商已在美國設立部分生產(chǎn)線以滿足BEAD項目要求。
為應對變局,Charter和康卡斯特等有線運營商正加緊采購放大器和無源設備以維持外線升級。但DOCSIS 4.0部署可能會進一步延遲,運營商需要評估關稅對組件價格的實際影響。
CHR Solutions首席執(zhí)行官Arun Pasrija指出,2025年美國本土制造可能加速發(fā)展,但供應鏈調(diào)整至少需要12個月才能緩解凈成本壓力。
庫存危機不會重演
寬帶供應商剛走出疫情后的庫存困境,當時設備積壓導致行業(yè)普遍收入下滑。Heynen認為雖然不會重現(xiàn)庫存危機,但運營商可能因關稅和設備升級等待期而縮減支出。例如有線運營商需要支持"統(tǒng)一DOCSIS 4.0"的射頻托盤,這種技術可同時支持擴展頻譜(ESD)和全雙工(FDX)部署方案。
Heynen總結(jié)道:"面對關稅不確定性,服務提供商更可能選擇放緩采購節(jié)奏,而非冒險增加訂單導致設備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