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香港媒體報道,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有「光纖之父」之稱的前中大校長高錕,今日(9月23日)上午11時45分在沙田白普理寧養(yǎng)中心離世,終年84歲。
有「光纖之父」之稱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受腦退化癥困擾,前年已不良于行,甚至不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經常大叫,有時候會大叫「YES」或「NO」。其妻黃美蕓曾坦言,照顧高錕曾感氣餒,但當回想起高錕年輕時曾如何愛錫自己,就愿意無悔付出。
高錕在上海出生,祖父高吹萬是清末江南著名書畫家,父親高君湘律師是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學院博士,1948年他們舉家移居臺灣,翌年再在香港定居,高錕曾入讀圣若瑟書院,之后到英國升學,1957年取得英國倫敦大學電機工程理學士學位后,加入標準電話電報有限公司(STC)及其屬下標準電訊實驗所(STL)擔任工程師,并于1965年在倫敦大學獲頒電機工程哲學博士學位。
他在英國標準電訊實驗所工作時,已開始研究光纖通訊,并成為這方面的先驅,曾擔任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的研究總監(jiān)及首位科學行政總裁。
高錕于1970年返港,在中大電子系擔任創(chuàng)系教授,1987年出任中大校長,至1996年退休,在香港及美國兩地居住。
高錕于2004年證實患上早期阿茲海默病,5年后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揚其「在光傳輸于纖維的光學通信領域突破性成就」。他于2010年獲英國冊封為爵士及獲香港政府頒授大紫荊勛章。
新聞來源:香港經濟日報